什么叫做漏电(关于橡胶的文献)(3)

来源:特种橡胶制品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12月21日 18:52: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出现这样条纹的时候最可以用硬币测试一下轮纹深度,或者到修理厂去检查一下。 看了上面的轮胎龟裂什么程度更换,怎么判断是不是该换轮胎的介绍,

出现这样条纹的时候最可以用硬币测试一下轮纹深度,或者到修理厂去检查一下。

看了上面的轮胎龟裂什么程度更换,怎么判断是不是该换轮胎的介绍,各位车友们是不是了解了呢,大家在用车的时候一定要密切关注轮胎的状况,以免在用车的时候出现交通事故。

你有什么冷知识分享吗?

我的兴趣在语言文字领域,就说两个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冷知识吧!

以最快的速度,说出下面两组汉字的颜色:

第一组:

应该没有什么难度吧,很快就说出来,我也是!!

第二组:

你是不是在识别第二组汉字颜色的时候,被汉字的意义所干扰,而花了较多的时间辨认出颜色?

即便你知道这是一个坑,你还是无法规避。

绝大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。我也是。

好,再来,我们一个个来,手机或者鼠标下滑的时候,以最快速度说出汉字的颜色:

你的速度怎么样?我做这个实验是出奇的糟糕,要两三秒钟才能说出正确的颜色。

我看到YOUTUBE上最糟糕的测试者,要求在一秒钟说出正确的颜色,这家伙几乎每一个都说错:

这个实验是认知心理学上很有名的一个实验,叫做——斯特鲁普颜色与文字实验(Stroop Color and Word Test,简称SCWT):

斯特鲁普效应展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已是一个自动化的历程。当有一个新的刺激出现时,如果它的特征和原先的刺激相似或符合一致,便会加速人们的认知;

反之,若新的刺激特征与原先的刺激不相同,则会干扰人们的认知,使人们的所需的反应时间变长。 ---引自维基百科词条:斯特鲁普效应

说简单一点:表示颜色的汉字,如果与文字颜色不一致:字义信息和字体颜色信息发生,会导致大脑有一个困惑的过程,所以,没法快速作出正确的判断。

这种效应叫做斯特鲁普效应(英语:Stroop Effect)。这种现象在汉语、英语、法语。。。。。中都存在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但是,假如叫一个不认识汉字的外国人,他能轻而易举的分别。

我现在没办法找一个外国人,我可以找一种你最不可能认识的文字,让你来做这个实验。

就用最奇葩的「猴子文」吧!如下图是「猴子文」的手机输入界面:

这种「猴子文」叫僧伽罗语(Sinhalese):

属【印欧语系】下的【印度语族】,是斯里兰卡主体民族僧伽罗族的语言,是斯里兰卡的主要官方语言。僧伽罗语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。

「猴子文字母」的国际音标注音

你完全不认识下面几个猴子文是什么意思,你就能很快的说出其颜色,因为这个时候你不会被文字的意义所干扰:

其实,猴子文对应的中文意思是「红、黄、蓝、绿、黑」

我们再来用汉字表示,你还能准确的快速的说出颜色吗?不能的,会有所干扰。

如果用汉语拼音表示颜色呢?你可以试一下,相对汉字要容易点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维基学院做的【改良版斯特鲁普效应实验】

测试者母语为中文

用【中、英、注音符号】三种文字符号见:https://beta.wikiversity.org/wiki/%E6%94%B9%E8%89%AF%E7%89%88%E6%96%AF%E7%89%B9%E9%AD%AF%E6%99%AE%E6%95%88%E6%87%89%E5%AF%A6%E9%A9%97

根据这个实验所做的的统计数据显示,斯特鲁普效应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:

1、语言文字的熟悉程度(母语和非母语):

在【字体颜色】测试项目中,非母语的英文最快反应,斯特鲁普效应影响较弱。

在【词语意义】测试项目中,非母语的英文则需要最长的反应时间。斯特鲁普效应影响最强。

2、文字的特性:

汉字的字形与颜色意义密不可分,在做【字体颜色】判断时,反应时间最长,斯特鲁普效应较强。

但用注音符号或者汉语拼音这种表音符号的表示颜色的时候,反应稍微快一点,斯特鲁普效应影响较弱。结论1就是说:越不熟悉的语言,对字体颜色认知干扰越少,所以用猴文字,你完全不受干扰。结论2就是说:汉字因为是独一无二的意音文字,对字体颜色认知干扰,是强于纯粹的字母表音文字,斯特鲁普效应较强。总的来说:汉字能以形索义,形和义联系比较紧密,所以,字义和颜色不一致发生很强,导致我们判断时间加长。

注意,这不是缺点,这是拼音文字不具备的优点。当然,拼音文字也有自身的优点。

汉字,形义结合紧密的这种特点,是可以通过测试脑电波测试出来,诉诸定量定性的科学分析,这是当年很轰动的一项研究,这就是另一个冷知识点,以后有机会在讲。

文章来源:《特种橡胶制品》 网址: http://www.tzxjzp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1221/500.html



上一篇:特种橡胶制品毕业论文格式(橡胶材料论文)
下一篇:没有了

特种橡胶制品投稿 | 特种橡胶制品编辑部| 特种橡胶制品版面费 | 特种橡胶制品论文发表 | 特种橡胶制品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特种橡胶制品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